专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业资讯
  • 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  来源:   时间:2018-10-05
  • 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一)国家高度重视资源库建设工作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要求“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提出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进一步要求“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明确了高职院校错位发展、互补共享的资源库建设思路,并再次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要求到2018年底“新建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0个左右)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 000门左右)”;《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为了顺利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教育部于2016年6月7日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

    (二)资源库建设取得的成就

    我国于2006年由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牵头,开始着手教学资源库建设,于2010年资源库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并建成一批优质校本教学资源。到2013年,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延伸至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部分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到2015年,教学资源库成为整个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共有745所高职院校(其中高职示范骨干院校167所)启动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有1 377家行业企业参与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资3.8亿元,覆盖全部(19个)高职专业大类,多媒体资源71万余条,15.8TB,其中40多项通过国家验收,注册学员92万余人,累计访问量1.5亿余人次[1]。

    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经验。教学资源库的功能定位更加准确合理,由“辅教辅学”转变为“能学、辅教”,使得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资源库实现系统化、个性化学习;素材资源的“碎片化”概念演变为“颗粒化”,在强调素材短小的同时,更突出了素材的完整性,为素材赋予了相对独立的功能;对素材类型、数量、质量的要求更加具体合理,如“文本类和图形(图像)类资源占比不超过50%”,“已实际使用且效果良好”,“保证每年资源更新比例不低于总量的10%”;项目建设由“先申请,再建设”改为“先建设,再申请”,经费划拨由“一次拨付两年建设”变为“分年拨付两年建设”;建设平台的选择更加灵活、激活了平台建设的竞争活力,有利于促进平台功能的完整性;申报对象不再局限于示范类高职院校[2],有利于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人才优势。一系列的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源库建设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可用性。

    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研及对资源库管理平台(“数字校园学习平台”和“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实际应用可知,目前资源库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源库顶层设计不到位,对“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建设理念理解不到位、体现不充分[3]。二是建设思路不规范,组织建设方式落后,对教学理念的应用不充分,大都采用层层分包的组织建设方式,对承担末端具体建设任务的教师管理和指导不足。三是在信息化资源设计上,存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资源信息化后,反倒造成使用不便,不仅没有强化教学效果,反而成为无效或沉淀资源。四是平台建设成为资源库建设瓶颈与障碍,平台选择受限,在多样化教学功能实现、智能化、便捷性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资源库建设要求,不能清晰地标注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满足学习需要。五是资源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资源种类单一,以文本类、扫描类图片等简单素材为主,素材中低级错误较多,“为碎片化而碎片化”的素材资源失去了素材的原子性特征,资源属性标准不完备,素材制作随意性较大,视觉听觉质量较差。六是资源更新不及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内容枯燥乏味,学习者学习兴趣不浓厚、信心不足,无法坚持下去[4]。

    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

    (一)做好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院校要理顺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领导体制,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全面整合合作单位的力量,加强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团队建设,明确教学资源库行政职能管理部门、业务应用推进部门、技术支持部门等各主体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资源库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应用推广。

    要形成多元投资机制,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对资源库建设的投资力度,引导行业企业加大对院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确保经费落实。

    2.实施总体规划错位发展策略

    在教育部出台资源库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院校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专业优势,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区或本校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另外,要取消对资源库建设申报对象的限制,资源库建设项目不能由示范性高职院校独揽,示范性高职院校可申请建设其优势专业的资源库,非示范性院校也可以申请建设自身优势突出而示范性院校优势不明显的专业资源库,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体推动资源库建设工作。

    3.明确功能定位

    高职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功能定位为“能学、辅教”[2]。在顶层设计阶段就要处理好“能学”与“辅教”的关系,是主次关系,还是并行关系,“能学”的资源可能不利于“辅教”,相反“辅教”的资源也可能不利于“能学”。那么在素材资源制作、开发阶段,就要确定哪些资源是属于“能学”型的,哪些资源是属于“辅教”型的,哪些资源是属于“能学、辅教”型的。

    4.制定数据标准和质量标准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低级错误和偷工减料的现象,如错别字较多,视频画面、音频音质不够清晰,视频素材较少,教学效果欠佳,等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完整的数据标准和质量标准[5][6]。

    数据标准主要解决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素材元数据质量的问题。一方面包括管理平台所用的数据库产品的一致性、数据表结构和字段类型及长度等属性的一致性,以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素材元数据标准,特别是视频、音频、动画等类型的素材格式、画面、音质、大小要有相对严格的标准,要对各类素材在资源库中所占比例作出规定,要对素材的教学适用性作出评判,等等。在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质量标准,以解决如何用优质的素材数据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者、施教者乐于使用资源库。应从顶层制定自国家级到省级、校级一脉相承的资源库建设质量标准和评估办法,将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水平(如注册用户数、资源点击率、用户评价等)纳入学校建设基本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水平的督导评估和第三方评测,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核查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的依据。

    (二)完善平台管理功能

    在过去一段时期,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资源库建设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作为共享平台[6]。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捷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平台管理不能形成竞争机制,导致平台操作复杂、功能简单、智能化水平不高等。所以,从2016年开始,平台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上述两种平台[7],这样就激活了平台的竞争活力,有助于更多优秀平台出现。根据调查研究,资源库管理平台在解决好已有或常规功能的基础上,还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完善数据表记录属性[8]

    资源库系统主要由资源数据库和学习系统两部分组成。存放资源的数据库由一张张相关联的数据表构成,数据表包括若干个描述记录属性的字段。比如,素材表中一条记录表示一个素材,素材的属性由字段来描述。字段的合理性和多寡要满足素材属性的完整性要求,记录属性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资源库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进行数据表设计时,必须首先对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在数据表设计层面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比如,素材表中可以用“通用性”和“区域性”属性表示本素材的教学功能是通用的还是只适合本区域专业教学的,用“能学”“辅教”和“能学、辅教”属性表示该资源是用于学生学习的还是辅助教师教学的,等等,这些属性可以为学习者学习、教师组课及资源共享提供极大的便利,强化用户友好性。

    2.基于大数据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常規的网上学情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社区讨论进行的,这样往往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学习动力等因素的掌握不够准确。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如果能实时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记录其学习痕迹,并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学情分析,则可弥补常规学情分析的不足。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痕迹可以掌握学习者对特定知识点的学习次数、所用时间、定时复习间隔,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努力方向,使教师或智能学习系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习者学习策略是否最佳、学习方向是否有偏离,据此为学习者定制最有效的学习路径,使个性化学习更加有效。

    3.智能导航功能

    实际应用表明,目前资源库系统的智能学习功能普遍较弱,不能很好地实现智能学习,需要新增智能评判模型,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智能导航或课程推送。这样系统就能根据学习者课前水平测试结果和其他学习特征进行智能评判,将学习者自动定位到对旧知识的复习或对新知识的学习上,并制定出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在学习结束后,也能根据测试结果向学习者反馈本次学习情况和下次学习建议等信息。

    4.自检自报功能

    一般而言,优秀的系统具有较大的注册用户数量,优秀的学习资源具有较高的点击率。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规模,需要系统具备自检自报功能以协助质量考核人员进行资源库质量评估,同时,也能使资源库建设单位及时了解资源库建设水平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果,从而调整工作思路,替换或优化劣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库质量。

    (三)重视共建共享联盟组建

    牵头院校或行业企业应在已有或在建资源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自身专业优势,在填补专业大类空白资源库、避免重复建设的前提下,详细制定本单位资源库建设规划。根据资源库建设规划,遴选合作单位,组建建设团队,制定资源库建设计划,并根据成员分工进行全面的资源库建设专项培训,使全体成员明确资源库建设的相关政策、各类资源建设标准、要完成的任务等。团队成员院校或行业企业和个人要具备资源库建设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特别是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资源库建设,保证资源库建设任务按期高质完成。共建共享联盟组建如图1所示。

    (四)明确资源逻辑结构和存储方式

    素材是教学资源的最小存储单元,素材的类型主要有文本类型、音频类型、视频类型、动画类型等。笔者认为,“颗粒化”赋予了素材新的概念,即素材在教学功能上应具有原子特性,可以完成相对独立的知识或技能传授功能,同时要求其必须按最小化方式存储,以方便用户检索,可根据学习者不同学习需要组建模块或课程。特定知识、技能模块的资源模块应由相应的素材组合而成,特定的资源模块就可构成课程资源。“颗粒化”素材在功能上可以隶属于不同的资源模块,特定的资源模块也可以隶属于不同的课程,同时要允许游离于资源模块和课程的资源素材存在,形成一定的冗余资源,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拓展学习。素材的“颗粒化”和标准化,可使素材资源在模块、课程、专业之间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形成共建共享机制。素材、模块、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的虚线表示素材资源在不同模块间的共享情况以及模块在不同课程间的共享情况,共享同一素材的模块可能隶属于不同的课程或专业,同样,共享同一资源模块的课程也可能隶属于不同的专业(为简明起见,在图中只标注了部分虚线)。

    (五)保证知识点(技能点)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

    素材资源“颗粒化”,学习形式“微课化”,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识。实际上,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当中,就已提出“小步子”的概念[9]。所以,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基本单位进行资源库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利用严密的方法体系生成专业各课程知识点(技能点)是系统、完整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关键环节,也是资源库实用性的基本保障。

    在制定资源库建设计划后,项目团队要认真查阅职业标准,深入调研本地区职业岗位需求,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本专业典型工作技能标准,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并据此归纳出本专业知识技能模块,对照知识技能模块,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而梳理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另外,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需要定期检测这种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更新,保证知识、技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知识点(技能点)的提取过程如图3所示。

    (六)媒体选择和素材制作

    要在进行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媒体。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记住15%,如果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记住65%[10]。由此可知,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知识学习,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选择教学媒体时,特别需要注重多种媒体的共同刺激效果,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时,除了要使用视觉、听觉媒体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配合使用触觉媒体、味觉媒体等。

    教学媒体确定后,要进行相应素材的制作开发或搜集。以服务教学质量为核心,素材的制作质量是永无止境的,所以素材是否需要视频、动画、音频等效果,要在基本不影响教学质量,并在实际允许投入的最大时间、精力、经费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取舍。

    素材的设计与制作也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比如不喜欢阅读文本材料、喜欢观看视频和动画、学习耐力不足、逻辑思维受限等[11],这就要求教学资源要以视频、动画类素材为主,坚决杜绝大篇幅的文本素材,而且所制作的视频、动画的播放时间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技能点的教学素材,需要演示动画或配合模拟软件,至少应能使学生在教学素材的指导下较容易地完成实际实训任务。另外,要充分体现“能学、辅教”功能,在辅教的同时,要充分照顾个别“能学”者和社会学习者,使得资源素材同时具备“能学”功能。教学媒体选择及素材制作机理如图4所示。

    教学资源库的使用,不仅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可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效处理教学重点难点,改进教学方法,而且可为个性化学习、社会学习者自学、教师组课授课提供极大的便利。

    教学资源的素材质量、实用性、适用性、内容更新的及时性以及学习系统的便捷性、亲和力和智能水平等是制约教学资源库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需要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以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资源库中寻找到答案并得到智能辅导,这应该成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

    end

    来源:网络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