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业资讯
  • 孙善学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未来走向研究
  •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辑:  来源:   时间:2018-08-15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一项由中央财政立项支持建设的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也是职业教育领域落实“互联网+”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综合改革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在教育部统筹规划和有力推动下,以职业院校为建设主体,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参与,汇聚政校企行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初步形成了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和管理运行制度。据2016年底统计,中央财政立项支持建设的资源库达到88个、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子库10个,参与建设单位总数超过2300个(其中学校近800所),资源库注册用户达109万人,资源浏览量超过2.3亿次,应用范围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项目的实施还进一步促进了省市级、学校级资源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中央财政支持资源库建设项目已经进入第8年,从国家层面对于项目的总体设计、项目管理、技术标准、应用推广、状态监测等政策措施日臻完善。例如,教育部自2014年以来每年发布“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或“工作手册”,明确立项方向、重点和要求,及时指导建设工作,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功能设计上重视优质教学资源集成和学习服务并重,实现“能学辅教”;在建构逻辑上提出“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促进专业、课程和资源建设相衔接;在服务对象上提出面向学生、教师、企业及社会学习者,支持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在政策机制上体现出共建共享、突出应用和持续更新的导向,建立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实时动态监测平台及制度,并择优支持一部分已经建成的资源库进行升级改进;在技术保障上建立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允许符合要求的不同技术平台提供方参与建设,促进现代学习技术和最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这些重要政策措施保证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上站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从正式立项到验收的时间一般为两年,但在项目验收之后还要长期保持在线运行服务、持续更新改进,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为此,每一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都要有长远的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配套有力的保障措施,调动建设者和使用者的最大积极性,使资源库发挥更大效益。从目前进展情况看,有些资源库建设单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立项轻建设”“重形式轻应用”等问题,并没有将资源库建设应用与建立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要求、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行业发展、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在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新规律、人才培养新途径、产教融合新模式等方面“点”上的经验多,整体性突破少,可普及推广的创新性成果少。结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主持建设“中国传统金属与泥塑工艺美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子库)和“移动应用开发”两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践体会,我们提出资源库在未来后续建设中应当把握好四个重要走向。

     


    一、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建立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职业教育与学习新制度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与社会生产、服务、管理需要相适应、与用人体系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主要通过举办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来实现,实体化机构是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主要方式。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例,截至2016年全国共建立了1.2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930万人,在校生2680万人,中职、高职教育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发展职业学校教育为主要方式的资源供给达到了历史新水平。

     


    然而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创造劳动价值的载体,职业生涯发展对于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不可能全部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仅凭实体性机构提供教育服务供给显得“鞭长莫及”,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能够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实现这种新模式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新机遇。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6.3%,仅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就达到1.44亿。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放到开放性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受益,显然是建立新的资源供给方式的重要办法。采用这一办法所带来的效益将从职业学校3000多万师生扩大到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中提出资源库要坚持服务型、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其服务对象从职业学校教师、学生扩大到企业职工和社会学习者,并探索建立基于资源库应用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为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这些重要理念和政策实际上就是瞄准了建立一种新的职业教育与学习制度。如果我们不理解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社会背景和设计目标,就容易把资源库建设当做职业学校或者某一专业自己的事情,进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开发学校教育教学的网络版,资源库应用范围和优质资源应有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职业教育在推动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二、创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辟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行业发展的新途径

     


    资源库项目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之后设立的又一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示范校”及其示范专业、示范项目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如果从服务全国战略和支撑行业发展的角度上看,这些优质资源地域属性较强,力量集成度低,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口径,以国家战略和行业亟需为目标,采取由专业建设基础较好的学校牵头,跨区域组织建设力量,集合了全国同类专业教学团队的最强阵容,汇聚了全国同类专业的优秀教学成果和优势教学资源,重新研究专业定位,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建设结构化课程体系、颗粒化教学资源,合作推广资源库应用,建立基于资源库进行远程学习的成果认证制度,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整合集成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新机制。

     


    为了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在资源库项目立项时要求同一个专业的资源库建设不重复布点,也就是说一个专业在全国只建设一个国家级资源库,其目的就是打破院校、地域、体制限制,发挥集团作战优势,鼓励院校联合办好一个专业、校企合作建好一个专业、技术融合教好一个专业、能学辅教推广一个专业、示范引领带动一批专业。已立项支持建设的99个资源库覆盖了高职教育全部19个专业大类以及大部分中职专业大类。资源库项目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布点分别为8个、33个、58个,分别占8.08%、33.33%、58.59%,与全国三大产业布局基本一致。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等建设国家级资源库。以“中国制造2025”为例,有28个项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农机装备等10个战略重点直接相关。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资源库建设全面构筑服务国家战略的专业体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为此,资源库建设单位一定要有承担国家任务的意识,要有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行业发展的强烈使命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按照需求设计和开发内容,将国家、行业、企业需要转化为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特别是牵头建设单位更要负起牵头责任,使联合建设单位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打好一场仗。联合建设单位要实质性参与,建设成果要全方位推广应用。

     


    三、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学校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及教学制度的现代化

     


    国家设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改革的方向正是蕴含在资源库的概念之中,即强调“职业教育”而不是“职业学校”,也就是说建的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而不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学校是以学龄人口教育、学历教育、全日制教育为特点,主要属于初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个大概念,不仅包括了职业学校教育,还包括企业或社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面向各类学习者,以促进人们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既有初次职业教育又有继续职业教育。如果仅从职业学校教育的角度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那么资源库的应用范围就会相对地局限于职业学校,难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显然不是国家设立这个项目的初衷。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要求同时满足职业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等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但从已建资源库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将重点放在了针对职业学校师生的需要,也就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内部需要。比如,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线下”职业学校已有的标准,课程体系主要是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类型主要适应于学期学年制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及社会学习者很难选择到适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和内容。资源库项目给参与建设的职业学校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怎么突破办“职业学校”的局限向办“职业教育”转变,如何将满足学校体系内部的需要与满足学校外部的需要协调统一起来。

     


    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对“专业”概念有新的认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依据的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105)》(教职成〔2015〕10号)等规范,例如,“市场营销”“汽车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等,这也是资源库立项所要求的专业概念。但企业或社会学习者更为关心的是学习内容与实际职业的联系,这就需要研究行业或产业领域中的职业集群及其细分的职业类别,采取特定的方法建立起“职业群”或“职业类”与“专业”之间的对应关系[3],进一步定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之“专业”的概念内涵,从而方便企业或社会学习者进入资源库学习,发挥好导学作用。

     


    另一个方面是做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对这里的专业教学标准也需要有新的认识。目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标准及其制定规范依据的是《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但需进一步开发这一标准的“线上”版,才能满足利用资源库组织教育教学的需要。仅此还不够,对于企业或社会学习者来讲,这一标准并不能适用他们,这就需要另辟蹊径开发相应的标准。如果缺失了这类标准,难以评价企业或社会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也建立不起学校体系内部与外部相通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还要深入理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中提出的标准化课程与个性化课程的概念。笔者认为,标准化课程是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开发的适合于学校教育、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个性化课程则主要指适合于企业或社会学习者的以相关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类似项目课程、任务课程、模块化课程等,实践特点更为突出。标准化课程与个性化课程构成了资源库的“结构化课程”,形式有别、功能互补,学分可以转换,服务于资源库的不同类型学习者。

     


    四、突出职教规律、特色和优势,将职业教育信息化推向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境界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深刻改变着个人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在这种趋势下,“互联网+”职业教育有两种境界。一是在技术主导下“追着技术走”“跟着技术变”,还没有弄清楚技术将给教育带来什么就已经引进和使用着五花八门的技术成果。二是教育主导下的技术与教育融合,将技术优势与教育规律和特点结合起来,使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就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具体落地项目,引导职业教育走向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境界。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既是基本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又是先进的在线教学与学习系统。但必须指出的是,相比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系统,职业教育资源库的比较优势就在于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大力推动立项建设这一项目的主要原因。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支持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企业信息库、岗位技能标准库、人才需求信息库、创新创业案例库等开放资源”“有序引导各地各职业院校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探索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这些重要政策意见正是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一是实施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二是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职场环境、工作过程、行业企业标准和实训资源;三是职业分类、岗位设置非常复杂,学习与职业之间的联系千头万绪,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选择性、分众化。仅凭上述三个方面就足以判断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在线学习系统建设与其他类型教育存在着重大差别,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比较优势也由此而出。但可惜的是,在已有资源库建设成果中这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所见不多。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资源库建设脱离行业企业、职场环境、实践特征,不能与教育教学改革同向同行,就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带给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建成没有职教特色的教育网站或学习平台。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在技术推动和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下,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资源库建设者们成为了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探索者、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新实践的开路者、建立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实践者、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推动者。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未来的后续建设中,增加了很多在资源库项目设计之初未曾想到的新目标、新使命。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各个已建或在建资源库项目有一个再研究、再设计和再出发的问题,同时中央财政也需考虑适时启动二期、三期建设,通过持续支持,将资源库真正建成惠及百业众生、代表中国特色和水平的标志性、示范性教育信息化工程。

    (责任编辑:赵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